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 让中东“看见”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0:1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近日围绕叙利亚内乱的外交博弈日益白热化,中俄2月4日否决安理会涉叙利亚决议草案,更将这种争执灼烧至接近熔点。本刊2011年第24期曾刊发专家访谈文章《让中东“看见”中国》,论及阿拉伯驻华大使们对中国中东政策的忧虑,引起较大反响。近日英国前驻华大使高德林爵士(Anthony Galsworthy)在阅读该文后专门点评道:

  “和文中阐述的(众所周知的)中国与中东关系相比,此文对中国不干涉主义公开表达看法要相对有意思得多。由于不愿反对阿盟的意志,中国就利比亚一事在联合国安理会上选择了弃权而非反对,此后,中国一直对局势感到不安,并且叙利亚战局目前同样令中国感到忐忑。但我不认为当前的压力已经大到了足以令中国改变已经实行了多年的不干涉主义政策,尤其不可能在北京领导层即将换届前后。

  我不认为这篇文章将中以关系形容为中美关系的一部分是正确的,虽然中国仍然对一切与美国相关的事务相当谨慎,但中方从来都不认为有必要仅仅因某些第三方国家和美国关系紧密,便主动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确一直尽力保持着在中东的相对中立立场,但中以事务则往往另有门道,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新科技的获取有关,尤其是中国利用以色列作为获取很难获得的美国科技的便利后门。”

  上述点评的英文原文如下:

  Interesting less for what it says about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which is mostly pretty obvious) than for the open questioning of the Chinese non-interference sacred cow. China has been visibly uneasy since its unwillingness to run counter to Arab League opinion led it to abstain on rather than veto the SC resolution on Libya, and is certainly feeling similarly uneasy on Syria now. But I don"t think the pressure is yet nearly enough to shift the long-established non-interference doctrine, 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the leadership is soon to change in Beijing.

  I don"t think the author is right to regard Chinese relations with Israel as a function of Sino-US relations. The Chinese are still very careful when it comes to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US, but they have never felt it necessary to make friends with other parties merely because they are friends of the US. Part of it is certainly related to maintaining a (relatively) neutral position on Middle East questions. But China also has its own agenda with Israel, mostly related to the acquisi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as a back door to US technology which might be difficult to acquire directly.

  附:2011年第24期报道《让中东“看见”中国》一文。

  在中、美、欧三极力量中,刘康认为比较中立地参与中东事务的,正是中国。但在与阿拉伯大使们对话时,刘康惊讶地发现,这些大使几乎异口同声认为,“不干涉政策就是一个"支持当权者的政策"”。刘康说,全球语境已变,我们再不停地喊不干涉就不与时俱进了。

  让中东“看见”中国

  本刊记者 陈统奎 发自上海

  利比亚新老政权非正常交替,中国反对将此模式拷贝到叙利亚,这对中国在中东的形象是利是弊?中东各方力量又对中国有何期待?怀揣着上述疑问,本刊记者倾听刚从以色列参加完“中以战略安全研讨会”回国的刘康讲述他的中东见闻。

  刘康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近年回上海交通大学主持人文艺术研究院,将中东研究作为一个重要方向。“中以战略安全研讨会”的发起者之一即该院中东中心的主任陈贻绎教授。该会集结了金灿荣、时殷弘、殷罡等12位中国学者,以方除了专家学者,还有一批外交、国防、安全等领域高官出席。

  会议中中国学者多认为,海外已经认为中国崛起是事实,中国必须规划如何运用中国力量了。不过,目前看来中国外交大政不会有大变化,依然坚持“低调,为国内发展服务”的方针,但“现在很喜欢软实力”,创办孔子学院是一个正式的标志。中国硬实力增长很快,但国家形象不佳,形象不好力量大很不安全,因此,中国必须找到自己的软实力。

  阿拉伯大使们的焦虑

  中国应该持有什么样的中东战略,在中东应该有何作为?

  最近一年来,刘康花了很多时间跟陈贻绎探讨这个问题。陈贻绎的学术训练背景是古代近东和当代中东,精通希伯来语,研究重点是在中东的大国博弈、犹太文化和以色列在中东的地缘政治。2011年6月28日,阿拉伯驻华使节委员会轮值主席、阿联酋驻华大使欧麦尔?艾哈迈德?白伊塔尔邀请他们2人以及北大中东研究中心主任王锁劳教授为阿拉伯驻华大使们做了一天的“关门研讨”。22个阿拉伯国家的驻华大使几乎悉数到场,一天对话下来,刘康发现,阿拉伯驻华大使们都很焦虑,“他们很害怕中国抛弃阿拉伯兄弟”。

  刘康对记者分析,阿拉伯驻华大使的集体焦虑,主要是因为中以经贸关系发展比较迅猛。1992年中以建交后,中国在中东外交策略是不偏不倚,刻意保持中立。曾任阿拉伯驻华大使委员会轮值主席的叙利亚前驻华大使默罕默德?海尔?瓦迪在其一本著作里描写道,他参与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草创工作时,最难忘的是针对论坛的政治宣言与中国外交部所进行的漫长谈判:“中方对政治宣言中的每一个措辞都仔细斟酌,确保其行文不对"第三方"造成任何伤害,不引发其他国家的不满情绪……尤其是以色列方面的负面解读。”当然,这位大使也写道:“中国人对阿拉伯各项事业的感情尤其是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感情仍然鲜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5-5 15:59 , Processed in 0.0359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