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 第三届“国际友好猎鹰节”在阿联酋举行【高清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7:05: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国际猎鹰论坛新华网记者 安江

  新华网阿布扎比12月7日电(记者安江 马锡平)由阿联酋猎鹰俱乐部和阿布扎比文化遗产计划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友好猎鹰节”暨国际猎鹰论坛7日在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以西南约120公里的马尔祖姆沙漠营地拉开帷幕。本届猎鹰节共有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以及超过800只猎鹰参加,同时与会的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和代表,与保护猎鹰遗产和保护猎鹰环境相关的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

  当日记者驱车前往马尔祖姆营地,汽车走下高速公路,向沙漠深处又开了约20多分钟,便看见了猎鹰节巨大的招贴画和道路两旁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彩旗。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猎鹰节首次将专业性活动和国际猎鹰论坛安排在沙漠深处。据主办方介绍说,这是为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驯鹰人与他们的爱鸟一起在这里尝试和体验带有阿拉伯古代游牧民族猎鹰文化色彩的沙漠生活。

  在由一处东高西低的沙丘构成的平洼地段上,整齐地排列着数百顶白色的帐蓬。参赛和与会的各国代表团被主人安排在这些帐蓬里,每顶帐蓬上插着各自国家的国旗,五颜六色的旗帜在刺眼的阳光照耀下十分醒目,犹如走进了万国村。在这里,记者意外地遇到了来自中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同胞,他们是应组委会的邀请,特地来此介绍和展示中国云南纳西族的猎鹰文化,而且还要在11日至13日的公众开放日期间表演纳西族古老的东巴“鹰舞”。

  尽管营地远离都市,但内部功能齐全,区域划分井井有条,除了有各国代表团的驻地,还分别设立了巨大的会议帐蓬,今年的国际猎鹰论坛就将在这里举行,来自各国的驯鹰人和猎鹰爱好者将提交研究论文,围绕猎鹰文化遗产保护计划等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马基利斯”(会所)帐蓬,是专为驯鹰人和猎鹰爱好者们提供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场所,大家在这里分享经验,了解在世界不同地区猎鹰这一古老运动的不同传统习俗;民俗风情帐蓬,来自各国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阿联酋美食、阿拉伯咖啡,观看阿联酋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相互交流和展示各国与驯养猎鹰有关的传统手工艺品。

  开幕式当天,不少与会国家代表团展示了各自的绝活,奥地利人现场表演了阿尔卑斯长号。这种3-4米长,重4-5公斤的木质号角原是阿尔卑斯山区牧民召唤牧群、传递信息的工具,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超过500年,已成为奥地利和瑞士山区文化的代表。

  中国云南丽江代表团也在他们的驻地帐蓬上挂起两盏十分醒目的大红灯笼,帐蓬外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有关纳西族历史悠久的养鹰、驯鹰、放鹰文化的画作和图片,引得不少国家的同行纷纷前来驻足观看,索取文字资料,相互交换名片。

  当天与会的各国代表团和境内外媒体还见证了首次使用遥控波斑鸨(俗称“大鸨鸟”,是一种世界性珍禽,数量十分稀少,主要栖息分布于布有灌丛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模型进行招鹰训练。这边模型波斑鸨在遥控器的操纵下一腾空而起,那边远处一位驯鹰人,摘下猎鹰的眼罩,随着驯鹰人的一个手势和一声令下,猎鹰一飞冲天,直扑模型鸟。模型鸟在人为的控制下,忽高忽低做着躲闪运作,猎鹰也上下翻飞,紧追不舍,直至用利爪将模型鸟抓住并将其死死地按在地面。在众人的掌声中,驯鹰人将猎鹰与模型鸟分开,并用一块鲜肉犒赏猎鹰。

  开幕式第一天,还举行了有200人参加国际猎鹰论坛,与会人士一致认为,猎鹰、驯鹰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是一个传承性极强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举办论坛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一运动。

  已有数百年历史的驯鹰术在阿联酋被称为“谢赫家族的运动”。据悉,在阿拉伯半岛、欧洲、中亚和北非等国家和地区,驯鹰术被认为是保持及训练猎鹰等猛禽在自然状态下追逐猎物的传统活动。驯鹰术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包括提供指导、家庭内传习或在俱乐部接受正式训练。在阿联酋、卡塔尔、沙特、摩洛哥和蒙古国等国,驯鹰人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沙漠中,让孩子在那里接触鸟类并和鸟类建立信任关系。与驯鹰相关的传统服饰、食品、音乐、诗歌和舞蹈等已构成一个广泛的文化遗产基础。

  本届猎鹰节组委会主席阿卜杜拉·巴提·古拜希强调,第三届“国际友好猎鹰节”广泛的国际参与性,进一步确立了阿布扎比作为海湾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一个特殊文化旅游窗口的重要地位。它能够为不同文化与文明间的相互交融,对猎鹰文化感兴趣的个人和组织间的交往提供一个特殊的环境,最终达到支持、保护和发展这一文化遗产的目的。

  2010年11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由欧洲、亚洲和非洲11个国家共同提交的驯鹰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奥地利代表团在表演阿尔卑斯长号(新华网记者 安江)
1

有着500年历史的阿尔卑斯长号(新华网记者 安江)
1

首次使用的遥控波斑鸨模型(新华网记者 安江)
1

猎鹰在空中抓住模型鸟的瞬间(新华网记者 安江)
1

一位手架猎鹰的男士(新华网记者 安江)
1

众人在观看猎鹰表演(新华网记者 安江)
0

驯鹰人在用鲜肉喂猎鹰(新华网记者 安江)
0

手持猎鹰的当地阿联酋人(新华网记者 安江)
0

中国云南丽江代表团的营地(新华网记者 安江)

  作者:安江 马锡平来源新华国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5-4 08:22 , Processed in 0.0411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