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中国读完小学与诺奖无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3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说:中国作家莫言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资料图)

【中国新闻周刊网10月11日综合报道 (记者 许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开奖季节,而这仿佛成了对国人的一种周期性刺激。自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发以来,这项国际权威奖项已走过了100多年。今年,生理医学、物理、化学、文学诺贝尔奖已经相继开出,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科学家和作家各有斩获。据统计,从1901年到2012年的112年间,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298人,为世界之冠。英国有84人、德国66人、法国33人得过诺贝尔奖,分列第二到第四位。

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有8位,他们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崔琦、朱棣文、钱永健、高锟。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籍作家莫言,这是中国政府承认的首位中国本土诺贝尔奖得主,国人为此欢欣鼓鼓。莫言获奖部分满足了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梦想,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科学家迄今仍未能突破。

下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会是谁?中国在什么领域最有可能得奖?自然科学领域何时才会有零的突破?

10年后中国人得诺贝尔奖真能成“家常便饭”?

2013年9月29日,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在迎接该校6900名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做了一个长远的惊人预测:“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

话音未落,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便唱起了反调,在广州的一场教育论坛上,他指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如郑也夫教授所说,新中国的教育确实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得者。8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仅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曾接受过新中国的基础教育,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曾在北京读过小学,后到香港和美国深造。

和黄维院士一样乐观的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现定居北京的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从本世纪初开始,他就开始预言中国人会获得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随着时间推移,他预言的时间从20年缩为10年。

2001年,杨振宁告诉北大学子说,20年内,祖国大陆肯定能有人获得诺贝尔奖。2007年,在硅谷清华论坛上,他预言中国可能在20年内出现一位诺贝尔奖得主。2010年,杨振宁表示:“在中国本土上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指日可待,20年内一定会出现。这个预计还不太乐观,应该说10年之内就会出现。”

中国为何总是得不到诺贝尔奖青睐

中国可能曾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中国科学家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国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30年代赵忠尧的正负电子湮灭早期实验、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铀核三分裂的发现以及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岛素结晶。

赵忠尧曾因为中微子的研究,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惜他当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交流极其不便。后来,诺奖委员会还为此表示过不安和遗憾。

1965年,中国理论物理学家首先提出“层子模型”(美国称为“夸克模型”)这一解决基本粒子困难的非常关键的理论,当时就得到了国际物理学家的肯定,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从科技史的角度讲,新中国没有得到“诺贝尔奖”是有原因的。

中科院赵忠贤院士认为,建国后中国没有拿到诺贝尔奖有很多原因。从客观上讲,十年“文革”期间,国际上科技高速发展,而我们对基础研究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积累;从主观方面讲,我们原始创新型基础研究比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创新科技强调得不够。

杨振宁教授曾说,诺贝尔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中国大陆到现在还没有人获诺贝尔科学奖,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第一是没有足够多的经费。今天,不论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学研究,设备是非常贵的。中国现在渐渐上来了,可是与先进国家最好的设备相比还差一截。第二个原因是学术要有传统。中国科学的传统一时还发展不上来,他认为这是最主要的。举例来说,在20年代,索默菲没有拿到诺贝尔物理奖,但是索默菲实验室却有七个学生都拿到该奖,这就是因为索默菲实验室的学术传统影响到了下一代。

从获奖的时间来看,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要获得诺贝尔奖一般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原因是科研成果需要重复检验。例如,高锟从1966年提出光纤通信理论到2009年获奖,至少经历了40年时间。这方面,中国也需要积累。

此外,也有人说儒家文化影响了科技创新,中庸之道不太允许标新立异,虽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做起来很困难。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反复被念“紧箍咒”,政治权力曾经长期地成了学术问题的最终裁判,这扭曲了科学标准,科学精神,学术问题常常成为政治问题,政治权力甚至决定了是非标准,少有人敢踏入与雷区无异的学术“禁区”。这一切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表现最为突出。

华人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曾直言不讳地说, "我在美国出生、成长,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我不是中国科学家。但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

2010年12月,中国正式启动“青年千人计划”。此举旨在为今后10年至20年中国自然科学、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而随着大批“海归”精英进驻高校与科研机构,许多人也更加期盼中国能收获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但不少归来者却坦言,中国社会的浮躁和功利给他们带来困扰。过于功利,很多人无法认真做一些周期较长的研究工作。 科研评价标准关心的是发表了几篇论文,而不重视解决了多少个科学问题、带来了多少项世界领先技术。

高能物理: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奖

专家认为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具备问鼎诺奖的水平。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说,中国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是世界一流的,中国高能研究无论理论还是实验,其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

2013年4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宣布: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从实验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我国科学家从实验中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物理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发布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发表讲话时表示:“这是从中国的实验室里头,第一次做出并发表出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在凝聚态物理中,量子霍尔效应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分别于1985年和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赛翁希克认为这一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很大”,但不是单独获得,很可能是与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其他相关工作一起共同获得。赛翁希克提到这一成果的作者之一、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称其为“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张首晟是美籍华人,入选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并担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在拓扑绝缘体、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自旋电子学、高温超导等领域有杰出贡献。



美国利海大学教授黄正民同样认为中国科学家的成果“绝对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不过,他也提到诺贝尔奖更偏爱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通常发给首先提出理论的人,不给实验证明者。他举例说当年吴建雄证明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以前提出的理论从而促成杨、李的诺贝尔奖,但是吴建雄本人并没有得奖”。

此外,去年中国科学家领衔完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这项世界级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可能也存在获奖希望。

除了自然科学领域,在诺贝尔和平奖方面,目前两岸分治现状以及局势变化也给两岸领导人问鼎此奖提供了机会。如果两岸能够签署和平条约,那无疑为获奖加了砝码。实际上,此前坊间也曾多次传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获得和平奖提名的消息。只要台湾问题存在,两岸政治家就有可能获此殊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5-5 20:01 , Processed in 0.0360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