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哲莹
阿拉伯人爱鹰,这个常识性问题的答案众所周知,至于阿拉伯人为什么爱鹰?他们爱鹰爱到怎样一个程度?鹰在现代阿拉伯人的心目中占据着怎样的一个位置?
却不是所有人都闹的明白的事情,在阿拉伯国家生活和工作,多了解一些鹰文化,相信对您有所帮助,且妙趣横生。 号称天之骄子的鹰是极其威猛的飞禽,它的尖嘴弯曲且锐利如刀,两爪各有四趾,形同金钩倒挂,双翼如风似铁扇一般,极具气势且杀伤力强,空中的飞鸟、地上的鼠兔,只要进入鹰的视线,便在劫难逃,绝无生还的可能,空中霸主的宝座从来非鹰莫属。传说中沙漠王子的三件宝物就是:腰刀、骆驼和飞鹰。 第一个驯鹰和鹰猎的是阿拉伯人哈利斯,相传有一天哈利斯打猎归来,遇见一位老人在沙漠中张网捕鸟,一只雄鹰猛地从空而降,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杀了网中的麻雀,哈利斯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他征得老人的同意后,把鹰带回家中驯化。从此后飞鹰成了哈利斯的帮手,屡战屡胜,所向披靡,所有的猎物手到擒来,从未空手而归。百姓们闻讯后纷纷效仿哈利斯驯鹰,并用鹰帮助打猎,鹰的驯化直接改善了阿拉伯人的生活,哈利斯从此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鹰也从此成为眼里的勇士,国徽上、钱币上、建筑物上到处都有鹰的身影出现,成为阿拉伯国家的象征和骄傲。 驯鹰者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是因为他征服的不是弱者而是强手,征服桀傲不驯,勇猛异常的空中霸主谈何容易,驯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与自然抗争的过程,充分显示出人类的实力和智慧,因此,阿拉伯人把训鹰过程堪称是磨练一个人意志和耐力的最完美的过程。 纵观古今,阿拉伯人驯鹰,虽然手段各异、手法也不尽相同,无外乎文驯和武驯这两种基本的方法。文驯者以怀柔攻心,驯者将其获得的鹰蒙上眼睛,择一处通风阴凉的屋子与鹰共处一室,奉为上宾,朝夕相处,急急摘下蒙眼布陪罪一般,人鹰相视惺惺相惜,从此平起平坐,情同手足,爱鹰之情,胜过爱妻与子,每日里喂水奉食殷勤备至,为鹰者爱宠若惊,似心有灵犀之相通,大有相见恨晚之势。 当驯者离不开鹰,鹰亦离不开驯者之时,驯者忍痛大胆放鹰远飞,来去由鹰而断,一时间,人鹰难舍难分、肝肠寸断,但驯者心中坚信有灵性的鹰必将归来,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份,飞鹰如若爽约,从此一去不复还,驯者认为自己与此鹰无缘,空费一腔心血而从此不肯再提。武驯者以势逼鹰,先夺其志,再饿其身,驯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一个下马威,管它霸主不霸主,蒙眼,仃水、断粮、不让睡觉,连打个盹都是不允许的,十天半月下来,再骄傲的鹰一见驯者便望而生畏,十分的锐气竟去了五分,驯者仍不罢休,趁热打铁毫不手软地在鹰的脚上,尾部系上皮绳和铜铃,推入悬于空中的挂篮之中,左右摇晃,上下起伏,不明就里的鹰又晕又饿,口渴难耐,欲走不能插翅难飞,可怜空中霸主从此臣服唯命是从且不记旧怨。 其实无论文训也好,武训也罢,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其目的和结果都是相同的,或以攻心,或以磨志,驯鹰者对鹰软硬兼施,恩危并重,终于征服了一代天骄的空中霸主,谱写出与鹰共舞的古今苍桑。 随着时势的变迁,阿拉伯人结束了游牧生活,在城市中定居下来,从此安居乐业衣食无忧。鹰的使命因此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鹰的数量锐减,鹰的物野兔、狐狸也难见行踪,生物链的断裂,引起爱鹰人士的关注,环保部门也亮起了红灯,研究和开发猎鹰的食物成为新的课题,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前所未有的饲养项目正在兴起。猎鹰的户籍管理也纳入了政府部门之中,说了也许您不相信,阿联酋的鹰竟然也有护照,大约有一千只的鹰拥有这种殊荣和待遇。 驯鹰、猎鹰、狩猎而今已成为一种时尚,不再像从前那样是生活所需,驯鹰猎鹰已经演绎成贫富共享、雅俗共赏的一种休闲文化,不论是国王还是贫民,爱鹰绝对没商量。 阿拉伯人认为驯鹰、猎鹰才是最好地继承先祖的文化遗产,古往今来,多少富翁为鹰痴迷,不惜以万贯家产换取一只好鹰,倾尽所有而无怨无悔,现代男人呼朋唤友结伴而行,携带猎鹰到沙漠游玩,谓之高级的体育竞技,是人与自然情感交流的无人合一;是城市人们放松自我,享受自然的最好选择,而绝不是什么玩物丧志,阿拉伯男人渴望像鹰一样飞越高山,博击长空,任凭风云变幻而不改初衷。
他们渴望拥有鹰的勇敢和顽强,不畏强暴挑战强者,或许这正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