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中文网|迪拜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东侨报》记者采访迪拜大学孔子学院首任院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7:5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东侨报》记者采访迪拜大学孔子学院首任院长
 记者:安哲莹
 7月29日,《中东侨报》记者现场采访荣任迪拜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马学忠博士(以下,本报记者简称记者,马学忠博士简称马博士)。
  问:马博士您好,我是《中东侨报》记者安哲莹,祝贺您成为阿拉伯半岛海湾国家创办孔子学院的第一人。
  答:感谢您的采访,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侨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国务院新闻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十二个部委组成的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博士的支持和关心,同时我们还得到了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高育生大使,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高有祯总领事以及阿联酋中国商会,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席、孔子学院顾问万长青先生、徐小平先生、徐诚先生的鼎力支持和鼓励,尤其是侨联副主席徐诚在迪拜孔子学院的前期筹备工作中,代表侨联积极倡导和推动各项筹备工作,在总领事馆高总领事的鼎力支持下与迪拜商会及其属下的迪拜大学联系合作办学等事宜做了大量的默默无闻的策划和协调工作。迪拜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各级领导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请允许我在这里转达由衷的敬意和感谢。还有我的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史希同教授、吴宝国教授以及挚友中国质量检验检疫局黄振海博士和黄勇江先生、江苏商会会长李玉银先生、阿联酋宗教基金部首席译审勉金龙先生,感谢他们在孔子学院创办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和建议。
  问:据我所知,马博士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宁夏第一位,全国第二位获得阿拉伯——伊斯兰社会文化研究方向的穆斯林博士,并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请您为我们介绍创办孔子学院的初衷和愿望。
  答:我本人成长在祖国大陆穆斯林家庭,从小深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我的童年被阿拉伯神话故事《天方夜谭》中的美妙情景深深陶醉,向往着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纯净和美好,从小带着这种愿望学习阿拉伯——伊斯兰宗教和文化,盼望着学有所成后为中阿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童年的心愿,成为中阿文化的耕耘者和传播者,我真是荣幸之至。
  问:您认为在海湾国家创办孔子学院是不是一件特别艰辛的事情?
  答:确实,作为新生事物,孔子学院历时两年的筹建过程中,有过太多的曲折和困难。但所幸的是,创办孔子学院的构想,吻合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潮,阿联酋也不例外,我们不但得到了中方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同时也得到阿方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如阿联酋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马克图姆殿下、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殿下、迪拜工商会主席哈姆德·穆巴拉克·布阿米姆阁下、迪拜大学校长穆罕默德·欧麦尔·哈夫尼博士、迪拜龙城CEO阿卜杜拉·鲁塔先生等。所以孔子学院终于应运而生,这是中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壮举,能够献身于这个光荣事业,虽苦尤荣。
  问:马博士,您被迪拜大学任命为孔子学院的阿方院长,您怎么看待此项荣誉?
  答:孔子学院是中阿两国重大的文化交流事项,也是中国文化外交和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孔子学院院长这样的职位,可谓任重而道远。我本人多年从事学习和研究阿拉伯——伊斯兰社会文化方向的课题,对海湾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除母语外我还掌握阿拉伯语和英语,在筹建过程中,通过与中方、阿方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对我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既是锻炼,也是检验,我认为我是能够胜任阿方院长这个神圣职务的。目前,我已经过迪拜政府知识与人力资源发展局的审核和批复,我将在这特殊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问:您对迪拜大学孔子学院初期运作有哪些设想和举措?
  答: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求知不怕远去中国。在先知圣训的感召下,千百年来,无数的穆斯林先驱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到中国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艺,从唐宋开端的丝绸之路,至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与文化逐步被阿拉伯社会所接受和包容。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已经形成一种趋向,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渴望学习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今天,我们把孔子学院办在阿拉伯人的家门口,从万里求学就地学习是新时期的特点也是需求。
  受孔子学院总部之托,我们主要开展如下活动:1、开展汉语教学,提供汉语教学资源。2、培训汉语教师。3、举办汉语水平认证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4、提供中国教育(包括留学)、文化等信息咨询。5、开展语言文化交流活动。6、其他经总部授权或委托开展的活动。
  针对当地各阶层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我们的教材量身定做,达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内,达到汉语水平测试的相应水准,向社会输送过硬的汉语人才。另外,我们计划通过举办中国文化周汉语年等系列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我认为作为教育者,同时还是耕耘者,要向所有的学生证明学习汉语是明智之举。(于2010年8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我们qq群186689581|迪拜中文网 ( 沪ICP备14002918号 )

GMT+4, 2024-6-8 08:46 , Processed in 0.0358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